新书宝

繁体版 简体版
新书宝 > 回到山沟去种田 > 第四百八十六章 漆器

第四百八十六章 漆器

第四百八十六章漆器

第十八天。

早上起来,李君阁照例每天早上的日常,检查陷阱,扛竹子回来,打水,挑麻捆。

然后去揭桌面上的纸。

a4大小的竹纸,这就得到了三十二张。

李君阁将纸一张张分开,又重新摞成一叠,开始检查纸质。

纸张里杂有麻絮,因此韧性相当不错,比生宣的质地绵韧,比桑麻纸又不如,远比乡下挂坟用的黄纸质量好太多。

想想也是,泡制竹丝用的碱料,是烧碱而不是乡下的石灰,所有操作都很精细,材料纯正,质地好很多也正常。

要是大作坊这样搞,那得赔得底掉得除非你能卖上青檀宣那价钱。

遗憾的就是白度不够,颜色偏黄偏灰,不过李君阁再一想,在这上面写字,灰黄的底子一衬,反而多出一种古朴的味道。

但是现在用不成,昨晚收到噩耗,阿音的亲戚过几天要来串门,这东西只能先给她备着。

一般摇头感慨斯文扫地,一边拎着桌面又去纸浆缸子里操作,重新贴了一桌面回来烘上。

然后开始做早饭。

昨天受到阿音的启发,李君阁又做了一个纸浆抄子那样的东西出来,长宽相等,竹丝上面也高出很多,变成了一个正方形的蒸笼。

然后拿过一个棕丝锅盖,压扁对折踩平,再打开,换个角度再压扁对折踩平,拿砍刀剁掉底边的圆弧,打开后,圆锥锅盖就变成了金字塔形锅盖,盖正方形蒸笼,刚好。

然后烧开半锅水,将本来给陶窑准备的蜂窝盘子取过来。

蜂窝盘子上次多烧了两个备用,一直放着,现在正好能用上。

把蒸笼摆上去,将露出蒸笼外边的孔眼拿麻絮堵住,放到锅子上方,再把蒸笼摆上去,蒸汽就只能往蒸笼里钻了。

这就算完美。

然后调了两盆木薯浆子,一盆用糖浆,一盆用椰浆。

锅子大上气后,李君阁拿大勺子舀了两大勺椰浆木薯浆进去,在笼底铺上薄薄一层。

蒸上十分钟,李君阁将蒸笼打开,又舀了两大勺糖浆木薯浆进去。

就这样一层一层,浇了五六层后,阿音起来了。

李君阁浇上最后一层椰浆,盖上锅子继续蒸,然后跟阿音一起洗漱。

洗漱完回来,李君阁将蒸笼打开,拿来一张干净的小席子,待蒸笼稍凉,翻过来往席子上用劲一扣,将蒸笼起来,一块四四方方的大糕就端端正正摆到了竹席上。

揭去。

将握把也先砂纸,后麻布,打磨到发亮出色之后,李君阁开始开弦槽。

然后就是打磨弦槽和孔道,将所有带棱的部位打磨成圆弧,用砂纸麻布弄得光滑无比。

到今晚,生漆就要熬好了,李君阁今天哪里都不去,就在家里准备制作器物。

取来两根小竹片,刮削光整,做成牙刷把子那么大。

然后那最小的针钻,在上面交错打出几排小孔。

将竹鼠毛取过十几根来对齐底部,拿细麻线扎住中部,从小孔穿过去一拉,鼠毛就被拦腰拉进小孔中。

鼠毛不拉过小孔,拉到小孔底部就停下。

就这样很快就做出了两把牙刷。

将一根竹片放灶里烧着,然后取出来,吹熄明火,拿牙刷在炭火一侧快速刷上几下,鼠毛就被烧平了。

在拿过树皮砂纸,拿牙刷在上边也刷上几下,碳化的毛头就被磨得干干净净。

将牙刷洗净,挂晾起来,李君阁又开始做第二样。

再取来一根五毫米厚的木片,在侧边用两毫米直径的针钻打孔,孔径和孔间距相同。

然后取来早已拉好的同等孔径的细竹棍截断,插到孔中,用砍刀切整齐,再在砂纸上刮几下,在将小竹棍各旋转九十度,再刮几下,竹丝的头子就变成了圆润的圆头。

在木片两侧同样打孔,插上竹钉,然后取过两片一样厚度的木片打孔铆接上去,这就成了一个凹字,将圆头竹棍都护在了里面。

然后去掉用作梳子齿的竹棍,将凹字框切去边角,开口的那方向磨薄,整体打磨光滑后,将圆头竹棍插回去,这就得到了一把梳子。

李君阁又用竹丝编了两个盘子,加上平时做的东西,他一共有了两个竹丝碗胎,两个竹丝盘子胎,一大一小两个盆子胎,还有一些勺子胎。

然后还选了很多带弧度的干树皮,树皮内面很光滑不用管,放在弧度适合的竹片上,然后将小刀改造成刨木薯皮那样,将树皮的外皮刮削掉。

刮削平整后,将树皮浸泡起来。

……

中间又去淘了两次纸,吃了点糕,这就傍晚了。

生漆终于晾好,李君阁将其余的倒回漆筒,只留下一半,约有七两,加了二两椰子油,半斤水,一斤半木薯粉,一些熟石灰粉,调成腻子。

然后开始在编织好的竹丝胎内外涂抹,将碗胎,盘子胎,盆子胎做成腻子半成品。

腻子胎做好后,一一放在三脚竹钉上。

然后将梳子拆解,拿腻子填上孔眼,梳子重新拼合,拿竹皮签子剔去多余的腻子,将接口位置涂平。

牙刷底部,麻线不取,每个孔眼也用腻子细细填平,再堆上一点腻子,将牙刷背刮成弧型。

最后一个大活,桌面。

从下午第三批纸烘干后,桌面就没有再用,一直搁灶台侧面烘烤着。

现在同样拆解开来,所有的板边,孔洞,木头与木头的接触面,都抹上薄薄一层腻子,重新拼合起来,用薄竹刀刮去多余的腻子。

顺便补平桌面上的一些小坑洞。

这就是生漆的作用,它不但能用作涂料,还能作为竹木器的粘合剂,填充剂使用,而且效果非凡。

将这些都做完,李君阁又倒出一点点生漆,分别和麻子油,椰子油兑成两份,各自刷到两块小木片上。

将生漆筒盖好,李君阁在灶台上围起一个竹架,拿干棕榈叶包裹起来,底下放上大半盆清水,上面盖上蜂窝陶盘,铺上一层干草,然后将腻子胎,牙刷梳子,还有实验用的木片都放了进去。然后在顶上盖上大棕丝漏斗,做成一个漆室。

生漆有一个古怪的特性,相同温度下,湿度越大,干得越快。

这是因为生漆的分子会和水分子结合,就好像豆浆遇到盐,会形成一种络合反应,变成固体。

这层膜细密紧致,不再溶于水,也不容易与其它物质起反应。

所以漆器不怕水,即使在马王堆下面水泡千年,依旧完好如新。

篾匠叔的鱼竿用天然生漆,也是这个原因。

这就是老话“滴漆千年”由来。

尽管腻子胎已经尽量打薄了,三斤多的腻子还是用得干干净净。

他在这边乒乒乓乓,跳上跳下,阿音当然也没法睡觉,两人就在火光下,一个编织,一个折腾。

直到一切做完,两人才躺下休息。

第十九天。

这天天两人起得比较晚,李君阁首先就是去检查东西。

桌面太大,昨天没办法放进漆室里边,这个只能靠老天爷了。

其余的经过特殊处理,表面都已经变成了硬壳了。

李君阁将东西一样样取出来检查,竹丝胎器明显火候不够,那就继续放回去。

牙刷梳子问题已经不大了。

不过也不敢用,这东西直接和身体接触,万一没完全凝固,问题多多。

剩下的就是两块木片了,经检查,李君阁认为麻油漆适合做底漆,椰油漆适合做推光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